* * *
*

经理之家

总经理

人事经理

房务经理

餐饮经理

采购经理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哪些误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大众消费水平不断上升,廉价劳动力对于各行各业的“红利”基本消失。过去的几年,由于人力资源的匮乏、行业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下降、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酒店行业用人比例已经在原来的标准上自动下调。比如,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高星级酒店的客房/人工配比为11.5,而现在则下降到了11.1,有的已经在实行10.8的配比。中端酒店已经把客房/人工配比控制在了10.3,经济型酒店的是10.2或者10.15。人工配比的下降是否有助于利润的提升?可用的人少了,利润就可以最大化了吗?笔者认为,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酒店行业目前还存在不少误区。

 

误区一,劳动力成本的核算理念

在酒店行业,劳动力成本属于变动成本,这个变动具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用人多少产生的变动,二是将成本作为分子,总营收作为分母的比率变动。当前很多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关注了第一项变动,却忽略了第二项。

 

误区二,每个员工对酒店的创收、创利没有被纳入管理范围

在不少酒店,可以看到有些岗位比较空闲,有些岗位比较忙碌,在薪酬绩效的考核中,“人效”这项指标也往往不在考核范围内。这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至于影响总效益的产出。

 

误区三,现在少有人研究,什么样的人员配比能让酒店对客实现最佳服务

目前,出现不少设计型中端酒店,室内设计和装饰很到位,客房也够大,可惜顾客感觉可提供的服务较少,特别是一些外包的餐饮质量和酒店品牌匹配度有较大差异。这类酒店,就硬件标准至少每间房每间夜的均价可多卖100元到200元,但由于采用了经济型酒店最基本的人员配比,结果只卖出了略高于经济型酒店的房价,十分可惜。

 

最近,一项调查数据表明,在各类型酒店中,平均人效最高的,不是用人比最低的经济型酒店,而是服务全、管理好的高端酒店。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家在一线城市的经济型酒店,拥有200间客房,按10.2配员,平均每房收益在140元,人效在25万元/年。而一家在相同一线城市的高端酒店,也拥有200间客房,提供餐饮、会议和其他配套产品,按11.1配员,平均每房收益在1100元,再加上餐饮、会议和其他产品的收入,人效在50万元/年。

 

做好产品、卖高房价、做大营收是酒店企业发展的硬道理。不少酒店为了节约劳动成本,减少了不该减少的岗位人员,降低了服务标准;有些服务项目外包给专业性很差的公司承担,导致顾客满意度下降,房价卖不高。作为变动成本的分子,其比例高低在于分母总营收。如果不努力把分母总营收做大,而把注意力放在减少分子,对酒店的持续发展产生的是负作用,这样的副作用是以上提到的三个误区造成的。

 

高科技互联网时代,如何解读人力资源和创收创利的关系,其实就是如何让大数据成为劳动生产力转换提升的关键。没有转换,大数据是没有价值的。目前,大数据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运用还未引起重视,如何在酒店内部管理数据中,研究、分析每个岗位的创收、创利空间,优化传统的分工流程,培训员工一专多能,利用内部精准的管理数据合理配置员工的岗位交叉互补、服务时间互补,通过优质服务和高质产品,来提高一个酒店应有的营收水平,提高全员的创收、创利水平是每家酒店要思考的问题。比如,把“人效”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大数据就可以发挥关键作用。(作者为上海星硕酒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官)

 



类型: 我要培训
姓名:
性别:
Email:
手机:
留言:
重要提示: 联系信息必须真实有效,并在留言内写下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