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行业资讯

中外酒店

行业资讯

猎头服务

戴斌:大湾区旅游合作的国家战略与香港使命(2018.03.25)


微信图片_20180328232247.jpg

导语: 3月26日,应香港旅游发展局邀请,戴斌院长出席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香港旅业展望”年度会议,并发表了题为“大湾区旅游合作的国家战略与香港使命”主旨演讲。全文如下:


       

尊敬的香港旅游事务署黄智祖专员,


尊敬的香港旅游发展局林建岳主席,


各位香港旅游业同仁,


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大湾区是世界经济强国的重要引擎,全球知名的纽约、旧金山和东京三大湾区,不仅凸显了美国和日本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湾区城市群特别是首位城市稳居世界交通中心、金融中心、商贸旅游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而且也吸引了大量的商务、会议、展览、奖励和研学旅行者,以及追求品质生活和时尚触感的都市休闲旅游者。纽约湾区是世界金融的核心中枢,其金融、奢侈品和都市文化均可称为世界地标,具有超强的全球幅射性。东京湾区聚集了日本三分之一的人口,三分之二的经济总量和四分之三的工业产值。包括伦敦、悉尼等著名的湾区城市,均是全球性的旅游目的地和消费中心,每年数以亿计的到访游客为这些城市的经济增长、社会就业和多元文化生长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无论是“一带一路”倡议,还是“三步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战略,都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互连互通、区域内人员自由往来、更多的国际游客到访和旅游产业合作寄予厚望。香港、深圳、广州、澳门、珠海、东莞、中山等核心城市的国际知名度高、可进入性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特别是商业环境、法治环境、市民素质和生活品质等都市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强,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集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持续扩大香港与内地的旅游交流和产业合作,是国家旅游发展的战略所系,也是香港旅游发展的使命所在。如何抓住国家开放和区域融合的历史窗口期,实施更为便利的旅游政策,促进大湾区城市群之间最大限度的人员自由流动,是关注和思考香港旅游发展的每个人都需要给出答案的现实课题。


      

今年1月15日,国务院作出决定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和相关部署,意味着大湾区城市群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熟悉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人都知道,深圳经济特区初建之时,引进到加工区的原材料、机器设备、交通工具和生活用品都是免税的。为防止走私以及出于安全等方面考虑,经国务院批准,1982年6月在特区和非特区之间用铁丝网设立了全长84.6公里的管理线,称为“二线”。2010年7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范围从福田、罗湖、南山和盐田四区327.5平方公里延伸到全市1952.8平方公里,进入了“大特区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国家战略以后,必然要求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扩大开放并加速融合。这次从法律意义上撤销管理线明确向外界释放了全面开放的积极信号。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城际交通网络的完善、通关政策的协调创新,正在为大湾区的旅游市场提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便利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商业环境。上半年正式投入运营后,连同广州为中心的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网,将为大湾区城市群的客流、物流和信息流带来极大的便利。根据香港特区政府与中国铁路总公司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广深港高铁有望在今年全线通车。届时,从香港到广州只需48分钟,从香港到北京不到9个小时。也就是说,白天在广州办完公务,看看小蛮腰的灯光秀,去珠江边喝杯啤酒,再回到维多利亚湾入梦;或者,在香港喝完早茶,晚上回到北京吃烤鸭,都完全零压力。

      

从旅游发展特别是目的地建设的历史经验看,相对封闭的地区固然可以让外界产生神秘感和差异性,进而成为吸引游客到访的“拉动力(Pull Power)”。在旅游已经成为国民大众日常生活选项,游客在目的地广泛融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空间,深度体验和分享品质生活方式的今天,一个人员自由往来、物资和信息自由流动、市民和游客共享的开放空间更会成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推进力(Push Power)”。值此粤港澳大湾区正式纳入国家战略规划之际,我们有理由期待对外开放特别是区域内部人员和要素自由流动会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香港将和内地其它城市共同分享国家创新发展的机遇,以及越来越成为现实的“中国梦”。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制定和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交通基础设施的改进与完善,内地的开放与大湾区城市群的融合,必将有助于“尽享·最香港(Best of all, it’s in Hong Kong)”的世界级都市旅游新形象。对于香港而言,广东1.09亿高消费潜力的常住人口,还有内地50多亿人次的客源市场,任何时候都是香港旅游发展不可忽视,也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市场。2017年,内地首站赴香港游客4001万人次,同比增长5.9%(由于统计口径的差异,香港方面提供的数据是4444.5万人次,同比增长3.9%);香港赴内地游客达到7980万人次的规模;澳门赴内地游客2465万人次,同比增长4.9%;内地赴澳门游客3523万人次,同比增长3.4%。

      

在内地访港游客的规模数据之外,我还愿意与各位分享游客眼中的香港是什么样的。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对27个海外目的地的游客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内地游客对香港的综合评价在过去五年二十个季度里波动上升,排名稳步上扬,2017年以79.60的高度排名第一。


从收集到的评论来看,他们喜欢香港对内地的友善,“怎么大家都反映香港人不友好呢?难道是我去的时候大家的态度都转变了?觉得还不错啊,问路也都很热情的,还推荐吃的什么的”。他们喜欢香港的现代化都市繁华,“高楼耸立,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地;立体交通,各种高架桥,一辆辆汽车像七星瓢虫一样穿梭来穿梭去”。他们喜欢香港的市井生活所散发出来的都市魅力,“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八达通卡几乎可以做一切日常生活的事情,还有过马路时绿灯的声音”。正是这些美好生活的现场体验和真实触感让不少内地游客成了“香港控”,“基本上每年去一次香港,为美食和购物。香港的有序是内地无法感受到的,喜欢这种感觉”。


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在看到频繁的人员往来和巨大的旅游商机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大湾区旅游合作所面临着的一些现实问题:比如少数低价旅游团还存在强迫购物、欺诈消费;比如极个别旅游从业人员和居民对内地游客还不够友好,导致内地居民对香港的城市友善度感觉不够好;比如内地赴港澳游客的联签联检、一签多行、“个人游”政策普惠等方面的局限,以至于有人感叹“去一趟港澳比去欧洲还难”。这些问题有市场面因素,有环境因素,也有政策因素,在CEPA及其补充协议和旅游工作机制的框架下已经得到充分的重视。在接下来的大湾区建设的国家战略框架下,希望内地和香港的旅游业界共同努力,使这些问题能够逐步得到有效的解决。


为了加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是创新粤港澳旅游合作机制,务实推进都市旅游融合发展的时候了。2月6日,国家发改委网站正式发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上海虹桥商务区将拥有十条磁悬浮列车、三十条城际及高速列车的站台,一个能容纳五条线路的地铁站,两个能容纳国内国际航班的机场航站楼和一个全新的城市巴士总站。面对国际国内如火如荼的城市群发展态势,我们深切感受到:如果说过去一百年的竞争是城市的竞争,那么未来一百年的竞争则可能是国家战略框架下城市群之间的竞争。经济社会发展如此,旅游发展也同样如此。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世界级的城市群,以及日益增长的内生性旅游需求和旅游产业开放的内在动力,没有理由不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合作。事实上,今天的香港与内地的旅游合作已经从早期的单向输入,发展到了“融合发展、专业互动、共享共赢”的新阶段。希望相关机构和市场主体能够联合举办一些专业会议,加强人员交流,发现和利用旅游领域的合作商机;联合发布一些数据报告,强化信息共享。既要重点分析访问内地的香港游客下降的原因,促进更多香港居民访问内地,特别是青少年到内地进行研学旅行,也要预判形势,防止内地访港游客再次下降。联合共建旅游数据、旅游研究、旅游教育、旅游投资、智慧旅游等专业平台,把大湾区作为相互关联的目的地进行规划建设,并向世界推广。专业人员的自由流动也应当是大湾区框架下香港与内地旅游产业合作重点之所在。

为了国民旅游福祉,是加快推进便利通关措施,最大限度促进游客在大湾区范围内自由通行的时候了。中国和越南正在研究在广西凭祥的友谊关口岸试行“两国一检”的新通关模式,即在两国指定口岸、按商定的方式,对进出口货物进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并将适时推广到人员的出入境。我们注意到特区政府正在和全国人大、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探索用第二代身份证替代港澳通行证、144小时入境免签合作,特别是广深港高铁“一地两检”通关模式,对香港旅游发展、区域旅游合作和大湾区建设无疑都是重大利好消息,希望能够在宪法和基本法的框架下加快推进这些利好政策的落地实施。随着游客在不同城市之间自由而便利地通行,香港和内地旅游业界多年来谋划的整体目的地打造、全球联合推广、“一程多站”行程等项目,就会离现实越来越近。


为遂行大湾区城市群国家战略,是进一步发挥旅游市场主体在双向交流中主导作用的时候了,是综合运用商会、行会和NGO搭建专业平台、优化合作机制的时候了。完善的市场商业环境、充满生机活力的市场主体、富有创业精神和专业能力的人力资源,都是都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底层器件和关键要素。多年以来,受益于自由竞争、法治精神、经济增长和“一国两制”,香港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消费中心地位愈发巩固。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香港旅游业的“三驾马车”——旅游事务署、旅游发展局、旅游业议会的协调配合,香港总商会、香港酒店协会等行业组织的专业运作,迪士尼、海洋公园、香港会展中心、半岛酒店等市场主体的高效运营,理工大学、中文大学等高等教育的人才支撑,以及动物、海洋等环境保育组织和社区义工组织都做出了载入史册的贡献。过去四十年来,内地旅游业的发展成就与香港的客源市场、资本市场和品牌管理是分不开的。今天,包括岭南国际集团及其名下的花园、中酒、广之旅,长隆集团及其名下的广州、珠海野生动物园项目,深圳华侨城集团及其名下的欢乐谷系列、东部华侨城,都已经成为型塑国家旅业格局的重要力量。各级各类涉旅行业协会先后完成了与政府“脱钩”的任务,广州、深圳等地的旅游协会、酒店业协会、旅行社协会等行业组织服务会员的意识和能力更是走在前面,具备与香港同类组织对话的能力。

     

青年兴,则旅游兴;人才旺,则旅游旺。今天还有不少来自高校的青年学生,不久的将来,你们都是大湾区建设、香港和内地旅游交流合作的主力军。旅游业如果不能吸引年轻人持续进入,是没有未来可言的。国家已经进入了大众旅游新时代,全域旅游新方位,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就业的综合贡献均超过了10%,是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内地居民的出境旅游已经成为全球旅游经济新引擎,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市场的动向与变化。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首位城市,背靠内地日益增长的市场机遇,香港旅游的未来不可限量。希望你们多去内地看一看,周末可以到大湾区的其它城市,寒暑假和毕业旅行可以去上海、杭州、北京、成都、武汉,可以去长江三峡、长城、大运河,也可以去广袤的西部和山区、农村。通过旅行而系统了解一个传统而现代的中国,一个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又努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中国。通过与内地业内人士的交流互动,留在这个领域发挥你们的才情,为香港旅游业的发展,为香港与内地的旅游合作做出应有贡献。


Best of all, We are one Hong Kong

微信图片_20180328232205.jpg

就像本次会议的主题,“Best of all, We are one Hong Kong”,只要香港业界与内地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努力,更加积极融入大湾区战略,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一带一路”倡议,就一定可以共同创造一个“最香港”未来。


谢谢!


作者:戴斌

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



类型: 我要培训
姓名:
性别:
Email:
手机:
留言:
重要提示: 联系信息必须真实有效,并在留言内写下您的问题